搭上“東數西算”快車,AI芯片發展的核心問題是什么?
2025-02-09
視頻產品的SV100系列產品線。跨越軟硬件結合的難關
AI芯片之所以難以跑出勝利者,原因不在于目前設計和制造的難度——它已經有一套成熟的流程和許多有經驗的團隊。問題在于應用場景和平臺,AI芯片的定位決定了,它自身并不是一個能直接帶來產出的獨立產品,必須服務于一定的業務需求,才能實現有效的應用。而現實情況中,很多客戶并不具備自主使用AI芯片開展業務的能力,需要完整的解決方案作為輔助。
換句話說,AI芯片作為硬件,需要與軟件協同進行成果產出,最后再作用于軟硬件一體的系統,比如智能駕駛,否則強大的計算能力就失去了意義。
這個領域的霸主是英偉達,英偉達的GPU在AI應用中除了能處理AI負載,還能進行圖形計算等。這導致了一些寡頭格局的后果,比如目前深度學習框架是谷歌Tensorflow和meta公司Pytorch雙壟斷,AI芯片是英偉達一家獨大。軟件平臺廠商對AI芯片的適配能力是有限的,只能選擇一定數量的頭部玩家進行優先的優化。目前,這個位置屬于英偉達。
不過,行業內公司自主開發的腳步從未停止。早在2016年,百度就推出了我國第一個深度學習框架,而后,華為在2020年也推出了自己的深度學習框架。值得一提的是,華為實現了AI領域從底層芯片到語言再到深度學習框架的全部自研。但要真正解決軟硬件問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1月24日,商湯科技宣布上海臨港人工智能計算中心(AIDC)正式啟動運營,這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之一。2021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商湯與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及多個行業伙伴共同成立了“人工智能算力產業生態聯盟”。目的在于對軟硬件的邊界,形成一個足夠標準、通用的接口層,從而促進國產芯片產業化。
早在去年11月,工信部就明確提出要加快構建以數據和算力設施為核心的新型數字及基礎設施體系。到2030年,中國將在人工智能理論、技術和應用方面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將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10萬億元。
中金公司預計,全球云端AI芯片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61億美元。隨著“東數西算”工程的有序開展,AI超算中心布局會越來越呈現規劃性,AI芯片也將從2022年開始,真正迎來自己應用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