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育英兒童醫院成功完成首例機器人手術。這標志著龍灣外科手術正式步入“機器人時代”。
患者張大爺今年79歲,日前,他因為排尿困難、尿頻尿急就醫,隨即查出罹患前列腺癌。他聽說,前列腺癌的手術治療,機器人手術比普通腹腔鏡手術效果更好。患者入院后恰逢溫州附二醫龍灣院區第四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安裝調試成功,通盤考慮患者的年齡、身體狀況,經過醫生團隊制定的精密手術方案,他成為溫州附二醫龍灣院區接受機器人手術的第一位病人。
夾縫里除“癌”
“達芬奇機器人”讓手術變“藝術”
早上8時40分,記者在手術室內見到了“達芬奇”。只見它身著鋼衣,擁有“三頭四臂”,并且四只“手臂”均能夠540度靈活轉動。
9時20分,麻醉開始。經驗豐富的麻醉醫生對患者進行橈動脈監測、深靜脈開放,確保張大爺的生命體征安全。
9時36分,手術室護士為達芬奇機器人“穿上”膜狀手術衣,為張大爺調整成頭低腳高的手術體位。
10時整,手術正式開始。醫生在張大爺的肚子上開了5個8毫米左右的微創小口,將“達芬奇”的機械臂一一“送”入腹腔。主刀的泌尿外科主任何有華“埋頭”在距離手術區域3米之外的醫生控制臺前,戴上操控臺上的“指套”,像駕駛飛行器一樣操控著眼前的這臺設備。
10時30分,機器人操作正式開始,隨著何有華的手部精細動作,機器人的4根機械臂上下起伏不停,在患者腹腔內依次完成移動、夾捏、電凝、切割等手術步驟。
12時53分,手術進入最關鍵的時期。由于前列腺附近有大量神經束通過,為了更好地保護術后尿控功能,何有華通過顯示器中最大15倍的三維立體高清影像,精確地操控機械臂在骨盆狹小的空間內精密地操作著,盡最大可能避免患者術后出現的漏尿問題,保障患者的生活尊嚴。
13時53分,前列腺癌根治術順利完成,術中出血量極少。手術室內響起熱烈掌聲。
據何有華介紹,達芬奇機器人設備就是最好的“拆彈手”,可以安全地清除腫瘤,盡可能減少周圍組織的損傷。通過這次手術,將最大程度切除癌癥病灶,更有效提升患者的預后生存年限。
精細、精密、微創
“達芬奇機器人”讓復雜手術超精準化
機器人動手術靠譜嗎?這是很多人的疑惑。實際上,手術機器人并不是機器自己給患者做手術,系統完全由經驗豐富的外科醫生操控。何有華告訴記者,手術機器人在臨床領域的應用將外科手術提高到了一個新高度。手術機器人由控制平臺、4只機械手臂、1個三維攝像系統組成,手術視野放大倍數可達到10倍以上,能為主刀醫生呈現患者體腔內三維立體高清影像,細小的血管和淋巴結也能一目了然。同時,4個機械臂可模擬人手腕的靈活操作,濾除顫動,超越了人手的精準度,即使在人手不能觸及的狹小空間也能精準操作,超越了人手的局限性。
“達芬奇”還有一項更大的優勢,就是創口小。許多腫瘤切除手術需開腹,創口在15至30厘米之間,而“達芬奇”手術的創口不到1厘米,僅用創可貼便可覆蓋。手術創口小、患者恢復快,能大大縮短病人的術后住院時間。
據附二醫副院長張維溪介紹,達芬奇機器人手術主要用于高難度復雜的四級手術,除能進行泌尿系統疾病外,還將在胸外科、婦科、肛腸外科、腫瘤外科、普通外科、肝膽胰脾外科、兒童外科等治療領域上大顯身手。首秀成功,溫州附二醫龍灣院區將陸續在外科各大領域推廣施行達芬奇手術,為更多患者提供高質量醫療服務。讓浙南閩北地區群眾就近享受高新科技帶動外科手術更加精準精細的醫療技術紅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