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松機器人公司發起的第二屆國際智能星創師大賽決賽在滬舉行,從300個報名項目中脫穎而出的6個精英項目,帶來了一場黑科技的精英創客比拼。
“小覓”與其他5個進入決賽的項目一樣,歷經了5個月的賽事比拼,最終從300個報名項目中脫穎而出。
作為國內首個機器人創新創業大賽,國際智能星創師大賽打造了全新賽制下規模更大、互動更強、更加深入創客群體的機器人創新創業真人賽。大賽力圖通過挖掘出該領域最具潛力的創業團隊,培育和孵化國內自主品牌機器人和智能產品,真正助力機器人創客實現創業夢想。
今年雖然是第二屆,但大賽收到來自中國大陸及港澳臺、美國、英國等地區近300個智能硬件創業項目。項目通過遴選后,今年的初賽環節采用了網絡票選的方式,進入初賽的44個項目在星智匯機器人創客空間的夢想演播室進行項目路演,并通過網絡與所有機器人愛好者分享和交流,由專家和大眾共同投票選出晉級復賽的項目。在復賽前期的訓練營,大賽組委會為選手們安排了機器人技術、設計思維、路演實戰等課程,參觀優秀高科技自主品牌企業,并與專家進行了開放式圓桌座談。
6個最終晉級決賽的項目可謂各個身懷絕技。比如,“小覓”智能機器人不僅會朗讀、拍照,還會自主學習、鬧鬧小情緒,基于強大的數據庫,它還是一本深不可測的百科全書。
再比如,一款名叫“心狗”的心電血壓可穿戴監護儀,基于大數據、心電信號智能傳感、智能診斷模型等技術,與智能手機相連即可隨時隨地采集心電信息,把復雜難懂的心電圖以分數形式為個人的健康打分,讓普通大眾輕松了解自己的“心”。同時,還可以針對心臟健康狀況提供合理的解決方案。
同濟大學設計與創意學院院長婁永琪表示,六組參賽項目對機器人的理解呈現出多樣性,這也是未來機器人產業發展的趨勢。“從設計角度看,可能需要突破一些條條框框。”在婁永琪看來,機器人要擺脫以往大家印象中的“人形”,要更多的向靈巧性的設計方向發展。
作為臺下投資界的評委,景林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蔣彤認為,如今的機器人智能化已經漸入佳境,這次參與決賽角逐的項目產品都非常炫酷,都有比較好的價值投資潛力。
今年的項目不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機器人,比如醫療領域的可穿戴智能硬件產品等,進一步擴展了機器人的深度。新松機器人總裁曲道奎表示,今天的機器人已經進入到重新定義的時代,“機器人”還是三個字,但內涵上與過去相比已經發生巨大變化。這次也是曲道奎第二次來到智能星創師大賽決賽現場,他還發現,去年的項目更多的停留在概念和樣機層面,今年的項目大多已經進入產品或產品化前期,技術的成熟度更好,市場前景更大。
最終,參與角逐的六個項目:“心狗健康”心電血壓可穿戴監護儀、智能機器人專業配套用多維力傳感器、小覓智能機器人、小R科技教學機器人平臺、安迪爾機器人、BANG TO 滑板運動輔助平臺分別獲得16萬元、10萬元、8萬元、7萬元、2.5萬元、0.7萬元獎金。其中,4家大賽投資機構還與多個項目代表進行了投資簽約。
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院長奚立峰表示,國際智能星創師大賽提供了開放式的創客平臺,引導了機器人領域的技術創新。“一個技術是否有價值,關鍵還是要看市場的選擇,而這就要求要有他人沒有的創新性和獨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