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歲的趙先生因胸痛加重,伴左上肢及肩背部放散痛、胸悶、心悸、大汗及瀕死感,日前就診于該院新民院區心內科,醫生為趙先生急診冠脈造影檢查,建議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為求進一步治療,遂轉入吉大三院心外科。
在達芬奇機器人輔助下行微創冠脈搭橋手術(央廣網發 吉大三院供圖)
吉大三院心外科主任林柏松帶領團隊對趙先生的情況進行了深入討論,最終決定在達芬奇機器人輔助下進行微創冠脈搭橋手術。
手術全程采取目前國際上較為先進的第4代達芬奇機器人微創系統,在10倍放大及三維立體視野中,精確截取左側乳內動脈作為橋血管材料,完成橋血管取材后成功建立心臟供血新通道,實現前降支血管的血運重建。手術全程無輸血,術后幾乎無胸引。
患者于術后4小時即停止了呼吸機輔助,拔除了氣管插管,術后第一天拔除引流管下地活動。該患者術后恢復迅速,術后五天即康復出院。
林柏松介紹,在達芬奇機器人的輔助下,10倍放大的視野讓血管三維立體地清晰展現在醫生眼前,醫生只需要在患者肋間做三個微創孔道就能將直徑僅有2毫米的乳內動脈完好地游離出,再通過一個4厘米的微創切口完成與前降支的吻合。以往需要開胸、體外循環的搭橋手術,在機器人輔助下,胸壁僅有4厘米切口,極大減少了手術創傷,保證了胸廓的穩定性,患者康復快、痛苦小。
近兩年來,吉大三院在達芬奇微創手術中不斷突破,本例達芬奇機器人輔助心臟搭橋手術的成功實施使心外科診療技術取得了又一突破性進展,為廣大的冠心病患者帶來國際一流的現代化技術服務支撐。



